学生选科必看三重点
阅读次数:652 发布时间:2020-11-08

        除少部分目标明确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在新高考选科时还是较为迷茫的,本文提供三个选科决策角度,希望能给广大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一是考虑所选科目组合能够覆盖多大的志愿填报专业范围(毕竟选科组合直接影响志愿填报);二是注意纠正自己的错误选科心态;三是应用普遍的优势选科策略。

 

一、选课组合能填报的志愿范围

以下是部分几个常见组合的分析汇总

组合 报考专业范围 优势 劣势
物理、化学、政治 ≥96% 专业选择面广,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 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
物理、化学、地理 ≥96% 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学科之间关联密 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物理、化学、生物 ≥96% 纯理科组合,适合理科强势学生 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物理、生物、政治 ≥92% 适合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物理、生物、地理 ≥92% 学习深度和考试难度稍小一些,相对比较容易得分 需要一定的记忆和归纳能力
物理、地理、政治 ≥92% 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 学习过程中文理科思维不断切换;较少的选择人数较难反应真实水平
历史、化学、政治 65%左右 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  
历史、化学、地理 65%左右 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文字表达好的同学 思维跨度大,竞争较激烈
历史、生物、政治 58%左右 适合有文科偏好,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同学  
历史、生物、化学 65%左右 适合物理不理想,化学、生物有优势的同学  
历史、生物、地理 58%左右 选一门理科,有利于扩大专业选择面 学科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
历史、地理、政治 58%左右 学习难度相对轻松一些 选科人数多,竞争大

 

二、预防错误的选科心态

 

跟风式胡乱选择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靠感觉感性选择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靠兴趣爱好选择

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三、应用普遍的优势选科策略

在此,给大家总结了四点:

1、认识自己的学科偏离;

首先来说第一点,简单说来就是:我是“偏理生”,还是“偏文生”。理解自己偏理还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如果你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欢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将来的你,想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类、医药类等专业领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欢充满感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对于“人”的思考和观察很多,同时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另外,好像记忆力也挺强的。将来的你,想从事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研究类等专业领域。

2、认识自己的学科能力;

第二点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孩子最擅长最喜欢的科目;如果孩子找不出自己最喜欢的科目, 至少可以观察孩子最不喜欢的短板科目是什么, 这样可以相应的用排除法来进行筛选。

像2018级高一学生,学校就针对选科组织了大联考,学校会根据成绩信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进行赋分计算。

3、考虑专业覆盖率;

第三点在文章第一部分总结过了,就不在此说明了,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另一篇关于各组合详细分析的文章各选科组合详细分析

4、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及学科力量。

最后一点: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及学科力量。

定下首选科目之后,余下的四科,如果前面三点都考虑好了,还做不了决定。那就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将有所影响。另外就是在读学校的师资水平、课外培训机构的师资等。

最后,想跟大家说:选科是由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即可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虽说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建议临时换科目!